老法师:认识佛教

这一次我们选的讲题是「认识佛教」。早年,旧金山有一个妈祖庙,是我们台湾分到美国去的。妈祖庙请我讲演,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同时也就写出这么一个大纲。但是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能够详细介绍。以后,九二年我在美国东岸的迈阿密访问,当时我在每一个城市为大家介绍《地藏经大意》。到达迈阿密之后,宪炜居士(以后他也出家了)他的英语很好,翻译能力很强,所以有一些外国人来听,我看到现场那个状况,就把讲题改过来,介绍「认识佛教」,就没有介绍《地藏经大意》了。

我记得在迈阿密的听众,比我们现在的现场至少少了一半,但是那一个星期的讲演影响非常之大。这个录音带以后写成了书,流遍到全世界,印的数量也非常多,我想诸位都看到过。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xy.com/18819.html

这一次我在新加坡弘法,新加坡的同修最近要把这一些音带做成光碟便于保存。大家来告诉我说:「《认识佛教》这一个小册子非常重要,可惜没有录影,如果能够做成录影的光碟,那就最理想了。」所以这一次我们有缘到此地,就满他们的愿望。这一次我们好好的录一套带子,将来普遍的流通。这是把这个因缘简单的为诸位说出来了。

现代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地区、国家看到学佛的人愈来愈多,可是佛法究竟是什么?真正能够说得明白,搞清楚的人实在不多。因此,这一个题目的确就非常重要了。

民国初年的时候,好像是民国十二年,当时有一位欧阳竟无先生,我想对於中国近代佛教了解多一点的都知道欧阳大师,他曾经在第四中山大学做过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一次的讲演确实震撼了整个中国的佛教界,因为大家普遍都把佛教看作是宗教。为什么佛教不是宗教?学术界里面,特别是日本的学术界把佛法看作哲学,欧阳大师说佛教也不是哲学。但是究竟是什么?他没说。他只说「而为今时所必需」,就是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

这一次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在民国初年都很出名的)记录、流通。我七七年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一篇讲演稿,以后我带到台湾翻印,也流通了不少。我们读了这个小册子之后,觉得他的观点非常正确。

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九法界众生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

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首先,我们在佛教的称呼方面就能够发现。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师是老师,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教学的创始人,他是创始的一位老师。而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从称呼上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没有这个称呼,宗教里面有主仆的关系、父子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像这一类的关系,在佛门里面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的历史在史传里面都可以看得到的。他出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他生在中国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佛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但是佛的年代,中国跟外国记载相差很大,照这个记载,佛灭度之后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一年。可是外国人的记载,今年才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几乎有六百年。这种事情,不但是佛陀,凡是古人生卒年代的考据,几乎都有很多种的说法,到底哪一个说法正确?这很难断定,也可以说没有法子去断定。然而这些实在讲也并不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从事考古的工作,所以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佛的教义。释迦牟尼佛确实有这个人,当年讲经说法也确实留下这么多的经典,这个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来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正式接受中国朝廷,也就是中国的帝王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非正式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佛的讯息传到中国。但是我们从历史上来说,还是以国家正式礼聘作为记录。

佛教,我们依这个纲领来说,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为什么当年翻译不把它翻成智觉?翻成智觉,我们现在要看到这个名词也就很清楚了,不至於迷惑了。为什么不这么翻?这是过去在翻译经典体例上有五种不翻,叫「五不翻」。这是属於五不翻之一,这一条是属於「含多义不翻」,这个名词里面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国字汇里面找不到一个相当的字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

佛陀这个字里面所说的智,跟我们普通概念里面的智慧不一样,因此必须要加以解释。他的智慧要是笼统的来说,就是对於宇宙人生,过去、未来这一切法他都能够明了,而且正确的明了,圆满究竟的明了,那样的智慧才称之为「佛陀」。

我们听了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真的是很难接受!这有一点像宗教里面称上帝是「全知全能」一样。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确确实实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能力。因此佛法对於所有一切众生,它是平等的看法,本来平等。佛不比我们高一等,我们也不比佛差到哪里去,都是平等的。虽然平等,可是我们今天的智慧能力确确实实有不相同。

在这个社会上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能力很强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能。你本来有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如果能够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又恢复了。所以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教导我们把迷惑颠倒去掉,恢复我们本能而已。佛度众生,大乘经上常讲:「佛哪里有度众生?」佛没度众生。众生是怎么成佛的?是你自己成佛的,佛只是在当中帮助你。这个帮助只是把你怎么迷的,把这些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说了之后,你就觉悟了,然后你把你的迷惑放下,你就成佛了。

从这里看,佛法的的确确是师道,老师只能够教导我们,学生的成就,毕竟是他自己发愤努力才成就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帮不上忙。老师能够帮助的是把这些理论说清楚,把他自己修学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所以佛法里没有迷信,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师道,我们要把佛看成老师。

今天我们建道场,我们供佛像,不是把佛当作神明来看待;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那是宗教。今天我们讲佛教是宗教,实在讲也不能否认,为什么?佛教确确实实变成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你看学佛的人,有几个人不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来看待?当作神来供养?这个是很大的错误,错得太离谱了。

明白的人,知道我们供养佛的形像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报恩的意思、纪念的意思。这么好的教育,我们在这一生能够遇到、能够接受,太幸运了!开经偈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我们对老师感恩戴德,纪念他,就像我们中国人供养祖先牌位一样,这是「报本返始」,我们有这样厚的恩情在里面。第二个是见贤思齐。想想释迦牟尼佛也是个平常人,他能够觉悟,他能够成就,我为什么不觉悟?我为什么不成就?所以这一尊像摆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是这个意思,绝非迷信!不是把它当神明来看待的。

佛教里面,佛菩萨的形像还真多,所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级的宗教。低级的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几千几万,所以这个不但变成了宗教,而且变成低级的宗教。其实,这个意思全被人错会了。

佛法里面,佛的名号的确很多。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说的《万佛名经》,《大藏经》有一部经叫《万佛名经》,世尊为我们讲出差不多有一万二千多个佛的名号,而菩萨的名号就更多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佛?这么多的菩萨?诸位必须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自己本性里面的智慧无量无边,德能、才艺无量无边,一个名号没有办法代表。像现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才干的人,他的名片一拿出来,头衔有十几条、二十条。一条就好了,他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条?释迦牟尼佛那个名号一拿出来,几万条!表现他的德能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

所有诸佛的名号是代表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德能。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名号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不是别人,这个要知道。所有菩萨的名号是代表我们修德,我们自性本能是无量无边,但是如果要不好好的修,我们那个能力一条也透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菩萨的名号代表修德,佛的名号代表性德,全是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人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

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法的教学方式,要用现代的话说,是进入到高度的艺术化。它不但有名号,它用雕的这些塑像来表法,你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义;真正明了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学真实的利益,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

佛法传到后代,佛陀不在世了,佛的学生把老师的教导代代相传下来。在佛门里面我们又听到有称「和尚」、有「阿闍梨」的称呼,在我们中国人习惯称「法师」。这些称号,宗教里也没有。和尚、阿闍梨都是印度的梵语,和尚的意思是亲教师,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我们就称他和尚。在一个学校里面,亲自教导学生的是校长,教育的政策是他定的,课程是他指导的,那些教员是执行他的命令的,是帮助他教学的。教学的成功、失败是校长负责任,教员不负责任。所以校长就是和尚、亲教师。

和尚这个称呼,非常尊贵,非常亲密。在现在大学里,除了校长之外,有指导教授。指导教授可以说他也是亲教师,也可以称他作和尚。所以和尚是个普通的名词,它不是佛门里一个专有的名词。亲自教导我的这个人,我们称他和尚。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我们只称校长是和尚,其他所有的老师我们称阿闍梨,现在称教授。闍梨的意思比教授意思要圆满,这个老师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该向他学习。所以阿闍梨叫轨范师,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范、做我的典型,这样的人我们平常称为老师。所以在佛门里面,我们从称呼上知道,它的的确确是属於师道,它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

再说一个不好听的话,宗教都是迷信,而佛法的宗旨是破迷开悟。佛说了,你为什么生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有六道轮回?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性,迷失了你的自心,所以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你才把事情做错了。对於宇宙人生,你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错了。做错了后面一定有结果,结果就是六道轮回,就是现在过这么苦的日子。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实际上指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

佛说「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你对於宇宙(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本人)完全不了解,也就是对於本人、对於你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了解,这个苦!你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你怎么不苦?如果你都明了了、都清楚了、彻底明白了,你就「得乐」了。为什么?你的看法、想法都正确,完全没错误,你的生活当然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这是我们自己享受的事情。老师教给我们怎样破迷、怎样开悟,老师对我们毫无所求,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我们作佛的弟子,跟释迦牟尼佛学,佛对我们有所求吗?没有,什么都没有。无条件!这些统统都要搞清楚。真正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无所求,看到这个学生觉悟了,很开心!看到这个学生离苦得乐了,很开心!正如同父母看自己的子女一样,他的教育成就,他在社会上事业成就了,看到很欢喜、很开心,意思完全相同。

「佛」的意思是智,这个智是体,它的作用就是觉悟,所以有体有用。它所觉悟的是什么?我们通常讲「法」,用这个字作为代名词。「法」是宇宙万有心境事理之总代名词,就是对於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论事实真相统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叫觉,这是觉悟。

佛法为什么不属於哲学?欧阳竟无说得也很有道理,「佛法不是宗教」,想想它确实不是宗教。它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有能觉、有所觉,有能、有所,佛法里没有能、所。这一层很不好懂,我们讲佛法甚深,深在这个地方。佛法里面讲「能」跟「所」,是一不是二,《金刚经》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而世尊又在经典里面解释「如」的意思,如是什么?一如,万法一如。「一」才如,「二」就不如。能觉跟所觉如果是二,就不是「诸法如义」了。说二,就是哲学,今天我们用哲学的定义可以包含它。但是它不是二,它是一,这个在哲学里没有。「能所不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非常难懂!

古人不得已用种种比喻。譬如,我们常听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还是二?从相上看不一,从体上看不二,不一不异,这是事实真相。这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够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有一切大乘经,可以说都是说这个道理,都是说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很难理解,真正明白了,认识清楚了,就叫作「佛知佛见」。你的见解、你的思想跟诸佛如来就没有两样了。但是我们凡夫是迷,迷在哪里?总是把一切事都分成对立,不知道一切事,它是一,不是二。

「佛法」这两个字的意义,我们明了一个大概之后,佛法所求的是什么?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的。多少人学佛,在佛门里面求什么?求发财、求升官、求保平安,都求这些。求这些东西,佛门里求不到,那就求神去了。实实在在告诉你,神也没办法,也无可奈何。这都叫迷信,这叫胡作妄为,这个做错了。

佛法所求的,你看一切经论里,有一个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也印在这个表上,这就是佛法所求的。这个名词是可以把它翻出来的而没翻,还是用梵文音译,这一种的不翻叫「尊重不翻」。我们对於这个名词非常尊重,保持它的梵音是尊重它。不像「佛陀」那个字是「含多义不翻」,它里面含的意思很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提」翻为觉,「三」翻作正,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佛教给我们,希望我们成就什么?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词也要费一点时间把它讲清楚,佛法所求的太重要了,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首先讲「正觉」,觉是觉悟。世间也有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现代的科学家相当聪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你能说他不觉悟吗?你能说他不聪明吗?哲学家、宗教家都很聪明,都比一般人觉的能力高明。但是佛都不承认他们是正觉,他们虽然是有觉,佛说他们不是正觉。我们佛门的招牌是「正」字,这个「正」字招牌不能随便给人的。为什么他的觉不正?他的烦恼没有断,他的心不清净。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贪瞋痴慢,他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他那个觉的能力再高,也不是正觉。所以佛法这个「正觉」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生智慧、觉悟了,那叫正觉。

因此「正觉」这个标准世间法里没有,六道众生都是邪知邪见,不是正觉。佛要求我们要正觉。得到正觉,在我们佛门里面也有一个学位,好像现在念书一样,我们拿到一个学位了,这个学位是最低的;像念大学,大学毕业了拿到学士学位。我们「正觉」是第一个初级的学位,它的名字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门里学位的名称,这个要懂。你得到正觉了,就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没有了,这在小乘。

不但阿罗汉没有「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了。在从前我们总以为要证得阿罗汉果,才能把见思烦恼断尽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哪里晓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小乘初果须陀洹,这跟阿罗汉相去很远很远,小乘初果须陀洹已经破了四相。《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金刚经》上看到的。难怪佛说初果叫「入流」,他入了圣人之流,他证得了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原来他再不执著「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到底要学些什么东西?我们跟佛学,学真实法,学正觉,唯有正觉才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真正离苦得乐。苦乐我们讲最粗浅的,以我们自己现在本身来讲,你有生老病死苦,你有求不得苦,你有爱别离苦,你有怨憎会苦,这些苦都环绕在你的周边,你没有办法离开。学了佛以后,这些苦真的可以离开。

年岁大一点的同修,中年以上的,想想我们人老了。学佛可以不老,学佛可以不生病。纵然你身上有很多疾病,你真正学佛了,不要看医生,不要吃药,你的病自然就好了。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你把道理搞清楚了。你不晓得你的病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病是怎么起来的,你那个病是怎么样发展的,病到后来结果怎么样,你晓不晓得?统统知道了,人可以不生病。病从哪里来?妄想来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的妄想不断,神仙都医不好你的病。你的妄想统统没有了,什么病都没有了。

生死的根本也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你们查遍《大藏经》,哪一尊佛生过病?哪一尊佛显得很衰老?没有。哪一尊菩萨生过病?这没听说。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生病?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老?不但不老,他也不死。这个不死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没有别的原因,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随顺自性,他就得这么好的效果。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然生态,完全符合自然生态,一点没有造作的意思在里面;顺其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我们要打个妄想,把自然生态改变,这一改变就改坏了,就出了毛病了,毛病是从这样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病根。

学佛就是要依照佛的教诲,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正觉。所以,心不清净,有聪明智慧,佛菩萨不承认他是正觉。一定要心清净了,那个智慧才叫作正觉,它才管用。得到正觉,佛在经上说,你就有能力超越生死轮回。生死轮回都超越了,还有什么病!哪来的疾病?没有了。生死都能解决,我们生活上这点小问题,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你这一生当中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美满、快乐。我们学佛是得这个东西,这是接受佛陀的教育。

可是你要是以宗教的心态去学佛,说老实话,这些你完全得不到。什么原因?迷!宗教讲求感情、情操。情是迷,不是理智。宗教是愈迷愈好,为什么?你才是虔诚的宗教徒,你跑不掉!把你抓得紧紧的,你不会跑掉,你天天要去拜他,他接受你的恭敬,接受你的供养。

但是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是来求学的,没有老师跑到你家里去教你的。这是什么道理?老师到你家里去教你,你对老师不恭敬、不尊重,再好的老师,你跟他也学不到东西。所以老师并不是一定要你对他怎么恭敬,如果存这个心,那个老师不是好老师。但是这里面有个道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譬如,十个学生跟著一个老师学,为什么有的学生学的多,有的学生没有学到东西?你再仔细去观察,学到东西的对老师恭敬。为什么对老师恭敬就学到东西?对老师恭敬是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当然学会了。对老师不恭敬的,不听话,不听话那没有办法,他当然学不到东西。所以百分之百的听话,就是百分之百的恭敬。可见这个里面真有道理,世出世间教学都不外乎这一个原则。

我们在佛教传记里面,看到许多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参访一个善知识,我们今天讲有道德、有学问的高人,传记里记载这个善知识告诉他:「你在我这里学不到东西,你到某某人那里去,你去跟他学,你就会成就。」这个学生果然听他的指点,到那个人的会下三年五载,他开悟了、证果了。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中国的文章讲求简洁,不罗嗦,谈话谈几个钟点,记载的时候只有一两句,记得很简单。

这位善知识见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见一个人一样,一定问你:「你贵姓,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里人,你学了些什么东西。」这一问就明了了,你喜欢学哪一样东西?而且问在现代这些大德当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个人?他指点你的时候,是指点你最佩服的这个人,你去跟他学,你会听他的话。我为什么不能教你?你不佩服我,我教你,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原理在此地。并不是他有神通,指到那个地方,果然他到那里就成就了,其实谈话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们这一生遇不到一个好老师,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你肯不肯跟他学?不肯跟他学,还是枉然。所以一定是自己心目当中最尊敬的这个人,才能发生作用。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道理,在我瞧不起的那个人的口里说出来,根本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而且还要骂他。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那个人说出来,如奉圣旨,马上依教奉行,怎么会一样?所以你要问,我们自己将来能不能有成就?很简单,你回家好好想一想,哪一个善知识你最佩服他?死心蹋地跟他学,这样才没错,你才能成功。如果你喜欢的善知识太多了,那你那个恭敬心不是真的,是假的。你的心是很乱,变化无常。不但佛法你没有法子修学,世间法你也学不好。

无论世法、佛法要想学好,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一门深入」。尤其是佛法,要真正能够学好,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你一生走的是一条路,这一条路好走。两个老师是两条路,你怎么走?三个老师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完了!今天年轻人好学的很多,为什么不能成就?都在十字街头,无所适从,毛病发生在这个地方。既是学佛,不但亲近一个老师,还要专修一个法门,你才能有成就。什么成就?得清净心。诸位要知道,成就是你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现象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那就有受用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除了智慧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佛法讲智讲觉,就缺这个东西,要正觉。

我们讲到最贴身的,解决我现在本身的问题,解决我现前生活的问题。我要让我的生活过得自在、过得美满、过得幸福,再扩大解决我家庭的事情、解决我工作的事情、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事情,要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智慧里掺杂著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今天世间聪明人很多,特别是政治家,个个都认为自己很聪明,把这个社会愈搞愈乱,老百姓愈来愈辛苦。什么原因?智慧里掺杂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这个烦恼没有断。所以起心动念,他第一个考虑「我」的利益,你看「我执」在。

佛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第一个要把「我」破掉,这才是真正智慧。没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夫,读大乘经也是枉然。大乘经虽然念得很多,意思全错解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人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说有什么法子!他为什么解错?他有私心,起心动念他要讲求「我」的利益,这就坏了,反而得不到利益。如果能把私心离开,你会得真实的利益。由此可知,正觉它是有标准的。

再往上提升一个学位叫「正等正觉」,相当於硕士学位。「等」是等於佛,当然他还没成佛,等於佛而已,这比阿罗汉高,比正觉高。正觉里面无我。诸位必须要知道,唯有无我,才能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你才有这个能力。如果「我见」没破,你决定没有这个能力。一般人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以为自己修了很多功德,我看不然。很多在那里很努力修功德、做好事的人,将来都要堕三途。什么原因?他那个好事是似是而非,不是好事。不但将来不好,眼前都不好。看到好像是一桩好事,其实做错了。

譬如,我们佛教的道场做慈善事业,你说好不好?社会奖励,国家还送个大匾给你挂起来,你们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是不是好事?看到是好事,实际上是错事。错在哪里?佛教道场办的是什么事情?是佛陀教育,这是你本分的事情。就好像你们办一个学校,学校应该办什么事?老师跟学生天天要上课,这是正事。现在老师也不教书,学生也不上课,天天去搞慈善事业,这是好事吗?错了!这样作法,校长会被撤职查办,学生会被开除。所以一定要明辨真妄、正邪,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劝我们的同修,道场之可贵就是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宗旨、有一个目标。我们这个道场是净宗道场。中国十个大宗派,我们这是净土宗道场,这个里面只弘扬净土宗的东西。大家来这边,我有一个门、一个路走。如果我这个道场里面,还有法相宗的东西,还有法华宗的东西,还有其他宗派的东西,人家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到底学哪一门好?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道场不得了,法师心量都很大,你看他都是一切包容。其实错了,你令大众到你这个地方来的时候,无所适从,这是罪过。

念佛修净土的到我这里来;喜欢学参禅的,听说佛光山那里办禅坐,到他那边去,这就对了。喜欢做慈善事业的,这个地方有慈济功德会,到他那边去。每一个道场,他有他的宗旨、有他的方向、有他的目标,不能混合在一起,搞乱了。不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拉信徒,「我这里样样都有,你们到我这儿来多好,样样都学得到」,结果是样样都学不出来。这怎么能对得起人?这个你要没有深远的眼光、没有真实的智慧,你看不出来。

绝对不是心量狭小,是接引初机要指导他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流通经书、卡带都是如此。如果与净宗相违背的,摆到我这个地方,人家看到时候,以为我们肯定他,以为我们在那里推荐他。如果他走错了路子,我要不要负责任?这个因果责任就背大了。你自己走错路,活该!你把别人的路子带错了,你背的因果责任就重了。这是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谨慎的。

所以我在台北的时候,把「基金会」的职务辞掉。我们「华藏图书馆」是一个道场,是个修学的道场,而「佛陀教育基金会」不是道场,它是一个佛教后援的事业,支援的事业。所以那个地方印的经典,各宗各派东西我们都印,我们帮助每一个道场,这个宗旨、目标不一样,我们帮助别人,帮助别的道场。不是这一个道场里搞大杂烩,那就错了。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善事,你仔细一观察、一分析,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个道场要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哪有那么容易!你真的是正法,真正在修行,真正是利益一切众生,才得诸佛护念,才得龙天保佑。

「正等正觉」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他对於宇宙人生的见解,也就是我们讲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非常接近,所以称之为「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在《华严经》上讲,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都叫作正等正觉。破最后一品无明,智觉圆满了,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了,再加上「无上」两个字,「无上」好像佛门里面的博士班毕业。如果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作佛陀。假如你证得「正等正觉」,就称你作菩萨。你要是证得了「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所以这三个名词是普通名词,不是专门对某一个人,好像博士、硕士、学士是普通名词。

如果再冠上「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专门对一个人?不是的,还是一个普通的名词。释迦牟尼佛太多了,到底你找哪一个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太多了,你找哪一位观音菩萨?这就好像我们讲的博士,博士有理科的博士、有工科的博士、有医学博士、有哲学博士,每一种类的博士人数也多得不得了,你找哪一位?你要认为观世音菩萨就是某一个人,那你错了。观世音是菩萨,好比是硕士,它里面科别分得很多。你要晓得观音代表慈悲,大慈大悲叫观世音。大慈大悲的菩萨很多,你找哪一个?现在大家在佛门里把佛菩萨搞乱了,都以为是一个人,不晓得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人。

我听说你们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多人都在念。念《无量寿经》应该会觉悟,《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就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无量无边,没法子计算。你要找普贤菩萨,要找哪一位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的。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加上名号,就等於这一个学位加上他的学科、科系,是这个意思。这个到后面还要跟诸位细说,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学佛,人家说我们迷信。这个话说得没错,真的是迷信。信佛了、皈依了、也受戒了,佛是什么?不晓得。菩萨是什么?也没搞清楚。这样糊里糊涂就学了,这不是迷信是什么?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佛教是什么,知道佛教里学的是什么。

佛法所求的我们明白了,求智慧。诸位要记住,求智慧,在禅宗里面讲求「明心见性」,净土里面讲求「一心不乱」。净土宗很特别,不但求一心不乱,而且求生净土,它的确是双求。不像其他的宗派,其他宗派是单一的专求,净土是双求,求一心不乱,还要求往生净土。这个目标在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得到,诸位如果把《无量寿经》念熟、念懂了,你就丝毫不怀疑。

经本一开端把我们修学的目标就显示出来了。「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我们所求的,这是修净土人所求的。你看看经题上的「无量寿」,我们求的是无量寿;换句话说,健康长寿。「庄严」就是自在美满,那才是庄严。用什么方法求?有求的方法,经题后半段所讲的「清净、平等、觉」,那是方法。由此可知,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得到了,三个同时都得到了。整个的佛法,都不外乎这一个原理原则。

学佛修行 康寿之道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康寿之道

《譬喻经》上有一个记载: 从前,有五个人在离城不远的森林里修行,其中有一位老师父证得了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沙弥。 那位老师父因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剩下七天,他的心里就这么想:“如果小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佛修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要晓得世法、佛法都必须要建立在安定的社会基础上,所以社会安全是第一重要,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你明白之后,你才会真正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何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平,这是大功德,大好事。 你扰乱这个社会,受...
慈悲喜舍要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 学佛修行

慈悲喜舍要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

慈悲喜舍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但是性德流露还要靠修德的帮助。修德功夫不到家,性德不会现前!性德流露了,当然就是此地所说的『哀矣不伤,乐而不泆』。这两句都是讲慈悲喜舍得其正,不会产生流弊,不会产生副作用。这...
现在的人应该如何降伏这颗YIN欲炽盛的心 学佛修行

现在的人应该如何降伏这颗YIN欲炽盛的心

问:现在的人婬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婬欲炽盛的心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是呀,现在众生的业障重呀,这是一个很大的烦恼,首先在观念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个婬欲他是烦恼最根本的六道轮回的根本...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