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1、福报背后的因缘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xy.com/22276.html
福报既然如此重要,如何才能获得呢?世上的事物都由因缘造就,福报也不例外,那么首先了解一下因缘的道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很多现代家庭中,夫妻矛盾频发,而不论热战还是冷战,都是导致世界不和平的根本因素,因为即便外面的世界很平静,但如果家庭中战火纷飞,那么人心的感觉依然是:这个世界不和平、不安全。
家庭中的争吵,究其根源就是双方缺乏包容——各自都在心里想:“我是对的,所以必须不留情面地回击他(她)”。结果给对方造成伤害的同时,自己也需要承受痛苦,这其实就反映出佛教所讲的因果律。
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这种因果律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比如我用拳头捶打墙壁,虽然墙壁没有要回我一拳的意识,但依靠自然规律,我的手还是像被还了一拳,很疼痛。
同样,如果我们善待别人、帮助别人,那么得到的回报必定是快乐与幸福;反之,如果嫉恨别人、伤害别人,那么得到的也会是痛苦与惆怅,这是一种反作用力,一种自然的因果律。
如今科学界所讲的“吸引力法则”,本质上也是佛教的因果律。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举例而言,如果我很吝啬,不愿把钱财布施给任何人,这叫“穷人心态”,以这种心态就会吸引来贫穷;如果我非常慷慨、宽容,经常布施别人财物,给予别人帮助,这叫“富人心态”,以这种心态会吸引来财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力法则,这些“科学因果论”可能更加侧重于观察今世中的因果关联,而佛教的因果论,则会探究更加长远的因缘果报。
3、四个道理
佛教中讲到四种理:作用理、观待理、证成理与法尔理。这四理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因果律。
作用理是从因分析:一旦积聚了因就必定会产生果。观待理则是从果分析:任何果法都由因而生,与因密切关联。
比如人与人发生争吵时,虽然都指责对方不对,但其实双方都有错,所以双方都要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
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作用理和观待理,依靠证成理可以证明——明显的部分用现量成立,隐藏的部分用比量成立。
如果问:为什么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呢?这就是一种法尔理,如同种下毒种子长出毒果、种下妙种子结出妙果一样。
4、看不见的因缘
生活中,很多人常会陷入困惑:“我没有种这个因,为什么会遭受这个果?”实际上,你今生也许没有种,但是前世种了。这方面的道理很深奥,如果没有深入微细层面观察,一直凭借肤浅的分别心来分析,可能就会满腹疑团。
我特别希望年轻人认真学习因果律,因为这样,你们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两个人同时创业,启动资金都有100万,一番打拼后的结果是:一个人一夜成名,一个人却一败涂地。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何在?从表面上如何观察,都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这时就要分析深层的因缘,才能找出原因所在。
如何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就好比三块地,农民花费同样的工夫去耕作,阳光、水分、空气等因缘也相同,但是一块地的庄稼生长茂盛,另一块地庄稼长势一般,还有一块地根本没有长出庄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那就不得不观察一下种子,如果地里根本没有播下种子,那么即使肉眼可见的因缘都具足,也永远不可能出现果法。与此类似,每件事的因缘,除了肉眼可见的之外,还有看不见的深层因素。
现在很多人在面对人和事时,只是围绕看得见、听得到、想得出的浅层面进行观察,这是很局限的,因为人眼只能看清一定范围内的事物,再远就望尘莫及;人耳只是能听到一定距离内的声音,再远就无能为力;人心中想到的东西,也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每当我置身于城市鳞次栉比的楼群之中,都愈发感觉人类的渺小,正因为这样,人类不能盲信自己的感官。实际上人类不了知的真理,不必说有关整个宇宙的,即便是自身方面的,也比比皆是——比如对于前后世的存在,很多人就丝毫不了知,有的人甚至矢口否认;再比如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很多人也是一窍不通的,甚至轻率地排斥。
有人常说:“你们佛教认为善有善报。”其实不能认为“善有善报”是佛教独树一帜的观点,如果佛教秉持一种唯有自己承认、却跟科学以及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观点,那佛教就是邪教,不成正教了。
但这是绝不可能的。佛教所抉择的观点,不仅有理论的依据,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如果去实修实证,更会有直观的体悟。
5、福报的源泉是心
福报的因缘是什么?福报的因缘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人心中种种贤善的品德,人一旦拥有这些品德,不仅今生快乐,来世也会幸福。
6、心灵训练
在座诸位所学的知识大多关乎外在物质,很少涉及内在精神,因为精神领域的知识,可能除了宗教学院讲授,在一般的高等院校中很少传讲。然而,物质和精神之中,精神却更为重要。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是匮乏的,那么即便他拥有非常丰裕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幸福,甚至会深陷痛苦,乃至走上自我毁灭之路,有这个可能性;相反,如果这个人精神非常富足,那么即便物质上不很充裕,依然可以怡然自乐、处事不惊。在西方一些金融风暴中,有的企业家资金都损失殆尽了,但因为内心非常坚强,能够重振旗鼓,最后也有很多再创辉煌的。
在我自己修行、生活的经历中,我发现心灵的训练对于当前的企业家、知识分子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心态,或者具备一定的佛教修行境界,那么即便面对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怕之事,心中也会有所依托,知道如何解决,跟一般人的巨大差异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家庭出现变故时,如果善于调整心态,就会想:一切都是无常的,家人的心态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坦然接受呢?
我们可以发现,有时一些突发性灾难出现时,大家就非常恐慌,感叹世事无常,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在百年之内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世间。既然如此,有没有为离开作些准备呢?
佛教中会提前对死亡做一些训练。训练得好的人死亡时,对于应对之策可以运用自如;训练得不太好的人,虽然不能熟练使用这些方法,但因为毕竟接受过训练,就像接受过培训的军人到了战场上一样,还是会多一分把握。
不仅是死亡,对于人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境与挫折,都需要有所准备。虽然很多人梦想着一切美好、顺心,每天心里这样想、口里这样说,但实际上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从小到老一直顺顺利利,所以要有两手准备。
我看到现在很多创业的人,都只在好的方面规划,坏的方面从不考虑,比如一直盘算着“我这样能赚多少钱,赚来的钱再怎么投资……”,但实际上对于不好的方面也同样要有所打算,“万一没有成功该怎么办?”就像学驾驶的人,面对平坦宽敞的路如何开,要训练;面对狭窄坎坷的路如何开,也需要训练。
其实每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驾驶员,而这条路并不都是坦途大道,有时冷不丁会冒出一个急转弯,如果你提前心中有所防备,那么到时就能轻松应对。
总之,提升心灵的素质至关重要,而这其中的要点,我归纳为两个——增长智慧、培养慈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