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林少穆[1]先生跋屠太守书后:
信哉!天人感应之理固昭然不爽也。余友钱塘屠潜园太守,于辛巳秋得危疾,医者误投药,几殆。自誓以济人利物为忏悔地,他事一不系怀。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xy.com/34366.html
一夕,观自在菩萨,感应入梦,谓:“太守夙世为楚中某官,遇事公而刻,殊伤仁厚,虽无私,亦减禄位,又多戕物命,宜得短命报。幸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以利济为怀,无毫发怨尤,冥中以他福折除,当可益算。阴律惟救生可延生且加禄,当益勉之。”寤后,遂举家戒杀,广放生命。是冬即迭拜袁州、九江之命,即蒙起用,不次殊遇。明年春,病亦顿愈。
太守念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欲人人咸获戒杀放生福报,而又虑人人之不尽征信也,故为《好生录书后》一篇,第畅明吾儒不杀之理,而于感梦一事未尝及之,其于立言之体固当,而于觉世之意,或有未尽。余故复为详述之,使人知感应之故非荒诞无据也。
近时风俗奢靡,无故饮食酬酢,刀几必赤。惟归安张兰渚[2]中丞独守此戒。前抚吴日,尝为《戒杀文注释》,以劝吏民。有议之者曰:“大臣行政以己饥己溺[3]为量,煦煦之仁,似非急务。”闻者疑之,独太守折之曰:“惟仁民者乃能爱物,未有爱物而不仁民者。吾方以中丞为师法,何疑为?”盖太守之笃信,已非今日始矣。
余又闻太守之先德封公,中年始得子,即立愿戒杀放生,冀其子以文学科名显。太守果以翰林起家,今太守复于症中感梦大士,盖福德种子有自来矣。愿览其文者,人人勉行之,则仁爱风行,太和翔洽,于世道即有裨益,而文学科名之报,与延生起疾,亦正有如响斯应者在也。道光壬午夏六月,侯官林则徐跋。(钱塘李更生《同善录全书》)
遂安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曰:放生方可延生,无力放生,先戒杀,立愿自能如愿,有心立愿即回天。
【注释】[1]林少穆:即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等,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
[2]张兰渚:张师诚(1762-1830),字兰渚,浙江归安人,清朝大臣。少登科第,历任封疆。巡抚江苏,见杀业甚伙,屡出示劝戒,遇放生河,严禁捕鱼,署中不宴客,不杀生,长斋奉佛,栖心净土。择前贤净土论说,辑《径中径又径》一书,普劝念佛。六旬余,乞假归里,静居斗室,一意西驰。临终,诵弥陀经毕,才举佛号五声,寂然而逝。
[3]己饥己溺: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别人挨饿、落水就像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白话】这是林则徐先生在屠太守《好生录书后》一文后所写的跋文:
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的道理是昭然不爽、绝对可信的。我的好友屠潜园太守,在辛巳年秋天得了重病,医生误用药,几乎要不行了。自己发誓从此以济人利物为己任,以此作为忏悔,别的事一概不再挂怀。
一天,感应到观世音菩萨前来入梦,菩萨对他说:“你前世在湖南某地做官,做事虽然公正,却过于苛刻,有伤忠厚,虽然不是为私利,也应削减福禄、官位,又因为过多杀害物命,应得短命之报。幸亏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不忘济人利物,不曾有过任何的怨天尤人。地府用别的福报折除,应该可以延长你的寿命。阴律中说放生可以延长寿命、增加福禄,你要努力啊。”醒后,于是命令全家戒杀,大量放生。当年冬天就先后被任命为袁州、九江知府,再次蒙受朝廷起用,实在是殊遇。第二年春,病就痊愈了。
太守了解到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希望人人都能获得戒杀放生的福报,却又担心人们不相信,所以写下《好生录书后》这篇文章,用来畅明我们儒家也要奉持戒杀放生的道理,而对于感应观音菩萨入梦这件事,不曾提及。太守写的这篇文章,体例严谨,但是在劝世的意义上,还有不全面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件事叙述清楚,使人知道因果感应的道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
近来风俗奢侈靡费,随便吃喝饮宴,就要杀生害命。只有归安张师诚巡抚,独自坚守不杀生的戒律。他在担任江苏巡抚的时候,曾经写过《戒杀文注释》一闻,用来劝戒百姓。有人议论说:“大臣应当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妇人之仁,好像不是那么迫切。”听说的人都心生疑虑,唯独屠太守辩论说:“只有对人民仁爱的人,才能爱护生命,没有爱护生命而对人民不仁爱的道理。我现在正要向张巡抚学习,你们疑惑什么呢?”原来太守的坚定信念,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
我还听说太守的父亲,中年才得子,就发愿戒杀放生,期望自己的儿子以文学科名而显达。太守果然以翰林起家,现在太守又在病中感得观音大士如梦,看来福德善根种子早已经种下了。希望读到太守文章的人们,人人勉力奉行,那么,仁爱之风盛行于世,祥和之气扩充宇宙,对于世道人心大有补益。而文学科名的福报,延寿病愈的效果,如此殊胜的感应,也绝非偶然了。道光壬午年六月,侯官林则徐跋。
遂安人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说:“只有实行放生才能益寿延年。没有财力放生的人,可以力戒杀生,发誓放生,这样做就能如愿以偿。有决心、立善愿的人们,就能感天动地,挽回天意。”
(《感应篇图说》)
评论